当前位置:成都启航考研 > 考研资讯 > 2022考研政治大纲完整版

2022考研政治大纲完整版

2022-04-26考研资讯1021

成都启航考研为23考研、24考研的同学们整理了“2022考研政治大纲完整版”的相关信息,希望对正在进行考研备考的你有所帮助!2023考研备考迫在眉睫,启航考研开设了多种类型的考研辅导班,助你一战上岸。考研集训营  周末考研辅导班  考研一对一课程  OMO伴学计划  考研暑期集训营  考研半年集训营等面授课程;同学们可以进入课程页面或者点击在线客服拨打老师电话400-8807-985了解课程,领取课程优惠!

2022考研政治大纲: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

一、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


本试卷满分为100分,考试时间为180钟。


二、答题方式


答题方式为闭卷、笔试。


三、试卷内容结构


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约24%


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约30%


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约14%


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约16%


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约16%


四、试卷题型结构


单项选择题 16分(16小题,每小题1分)


多项选择题 34分(17小题,每小题2分)


材料分析题 50分

2022考研政治大纲: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

(一)形势与政策


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重大方针政策。


年度间(2021年1月一2021年12月)国际、国内的重大时事。


(二)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


两极格局解体。世界多极化。经济全球化。社会信息化。文化多样化。区域经济一体化。综合国力竞争。


大国关系。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。地区局势与热点问题。西方干涉主义的新特点。


联合国等主要国际组织的地位、作用和面临的挑战。


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和作用。南北关系。南南合作。


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。推动建设和谐世界。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。

(一)形势与政策


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重大方针政策。


年度间(2021年1月一2021年12月)国际、国内的重大时事。


(二)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


两极格局解体。世界多极化。经济全球化。社会信息化。文化多样化。区域经济一体化。综合国力竞争。


大国关系。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。地区局势与热点问题。西方干涉主义的新特点。


联合国等主要国际组织的地位、作用和面临的挑战。


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和作用。南北关系。南南合作。


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。推动建设和谐世界。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。

2022考研政治大纲: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


绪论


1.我们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


2.时代新人要以民族复兴为已任


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。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与法治素养。


(一)人生的青春之间


1.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


科学理解人生与人生观。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。


2.正确的人生观


科学高尚的人生追求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。人生阶值的评价与实现。


3.创造有意义的人生


辩证对待人生矛盾。反对错误人生观。成就出彩人生。


(二)坚定理想信念


1.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


理想信念的内涵、特征。理想信念是精神之“钙”。


⒉崇高的理想信念


信仰马克思主义。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。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。


3.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


正确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。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。这实现中国梦注入青春能量。


(三)弘扬中国精神


1.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


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。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。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。


2爱国主义及其时代要求


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。新时代的爱国主义。做忠诚爱国者。


3.让改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


创新创造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。改革创新是时代要求。做改革创新生力军。


(四)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


1.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


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。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指引。


2坚定价值观自信


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底蕴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基础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义力量。


3.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


扣好人生的扣子。勤学修德明辨笃实。


(五)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


1.道德及其变化发展


道德的含义、起源、本质、功能、作用、变化发展。


⒉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


传承中华传统美德。发扬中国革命道德。借鉴人类文明优秀道德成果。


3.遵守公民道德准则


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原则。社会公德。职业道德。家族美德。个人品德。


4.向上向善、知行合一


向道德模范学习。参与志愿服务活动。引领社会风尚。推动道德实践养成。


(六)尊法学法守法用法


1.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


法律的含义。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。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。


2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


宪法是国家根本法。我国的实体法律部门。我国的程序法律部门。


3.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


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大意义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主要内容。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。


4.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


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。坚持人民主体地位。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。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。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。


5.培养法治思维


法治思维及其内涵。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。培养法治思维。


6.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


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。依法行使法律权利。依法履行法律义务。



2022考研政治大纲:中国近现代史纲要


(—)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


1.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与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


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。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。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。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。


2抵御外国武装侵略,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


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。粉碎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。


3.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


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。民族意识的觉醒。


(二)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


1.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


太平天国农民战争。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。


2.洋务运动的兴衰


洋务事业的兴办。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。


戊成维新运动。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。


(三)辛亥革命与君主制制度的终结


1.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


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。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。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。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。


2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


武昌起义与封建帝制的覆灭。中华民国的建立。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。


3.辛亥革命的失败


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。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。


(四)开天辟地的大事变


1.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


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。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。五四运动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。


2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


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。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。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意义。


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


3.中国革命的新局面


制定革命纲领,发动工农运动。实行国共合作和掀起大革命高潮。大革命的意义、失败原因和教训。


(五)中国革命的新道路


1.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


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。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。农村包围城市、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。


2.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


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。遵义会议与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。红军长征的胜利。总结历史经验,迎接全民族抗日战争。


(六)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


1.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


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。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中族的深重灾难。


2.中国人民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


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。抗日救亡运动和共产党人与部分国民党人合作抗日。西安事变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。全民族抗战开始。


3.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


战略防御阶段和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。


4.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


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。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及其战略地位。坚持抗战、团结、进步的方针。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。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。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。延安整风运动。中共七大。


5.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


抗日战争的胜利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。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。


(七)为新中国而奋斗


1.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


抗战胜利后的国际国内局势。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。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。


⒉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


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。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。第二条战线的形成和发展。


3.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


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。第三条道路的幻灭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、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。


4.创建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


辽沈、淮海、平津三大战役。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。为新中国绘制蓝图。人民政协与《共同纲领>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。


(八)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


1.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


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其伟大意义。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和恢复国民经济。抗美援朝战争。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。


2.选择社会主义道路


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。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。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和条件。


3.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


社主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。农业、手工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。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。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及其意义。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。


(九)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


1.良好的开局


全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。《论十大关系》的发表和中共八大路线的制定。《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》的发表。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。


2.探索中的严重曲折


“大跃进”及其纠正。“文化大革命”及其结束。严重的曲折和深刻的教训。


3.建设的成就和探索的成果


独立的、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建立。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、教育、医疗、科技事业的发展。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改善。探索中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则。


(十)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接续发展


1.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


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。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转折。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。拨乱反正任务的胜利完成。


2.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


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。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。“三步走”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。


3.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


邓小平南方谈话。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。中共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、提出跨世纪发展战略。


4.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


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确定。不断推动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。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。


(十一)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


1.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


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确定。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提出。统筹推进“五位一体”总体布局。协调推进“四个全面”战略布局。


2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


中共十八大以来五年的成就。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。


3.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


中共十九大的举行。确立/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。更好发挥宪法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重大作用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。新中国发展的两个历史时期及其相互关系。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史贡献。


2022考研政治大纲: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


(—)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


1.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


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条件。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过程。


2.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


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。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。


3.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


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。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。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。


(二)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


1.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


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。


2.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


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。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。


3.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


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。


(三)社会主义改造理论


1.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


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点。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。


2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


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。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。


3.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


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依据。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。


(四)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


1.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


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。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。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。


2.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


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。


(五)邓小小平理论


1.邓小平理论的形成


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条件。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。


2.邓小平理论的基本问题和主要内容


邓小平理论回答的基本问题。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。


3.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


马克思列宁主义、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。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。


(六)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


1.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的形成


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的形成条件。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的形成过程。


2.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和主要内容


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。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。


3.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


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接续发展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,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理论武器。


(七)科学发展观


1.科学发展观的形成


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件。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过程。


2.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


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。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。


3.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


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接续发展。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。


(八)/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历史地位


1.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


新时代标志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。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。新时代的内涵和意义。


2./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


/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和丰富内涵。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。


3./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


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。新时代的精神旗帜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。


(九)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


1.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


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。中国梦的科学内涵。奋力实现中国梦。


2.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


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。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“两步走”战略的具体安排。


(十)“五位一体”总体布局


1.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


立足新发展阶段。贯彻新发展理念。构建新发展格局。推动高质量发展。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。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要任务。


2.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


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。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。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。坚持“一国两制”,推进祖国统一。


3.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


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。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。坚定文化自信,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。


4.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


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。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。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。


5.建设美丽中国


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。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。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。


(十一)“四个全面”战略布局


1.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


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就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要求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。


2坚定不移地全面深化改革。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主要内容。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正确的方法论。推动全面开放。


3.全面依法治国


全面依法治国方略的形成发展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。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重点任务。


4.全国从严治党


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。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。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。


(十二)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


1.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


/强军思想。坚持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。建设世界一流军队。


⒉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


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—。加快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。


(十三)中国特色大国外交


1.坚持和平发展道路


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。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。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。


2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


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涵。促进“一带一路”国际合作。共商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。


(十四)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


1.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


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。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。


2.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


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。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。全面增强党的执政本领。

2022考研政治大纲: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


(一)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入类解放的科学


1.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


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。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、阶级基础和思想渊源。马克思主义的发展。


2.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和当代价值


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科学性、革命性、实践性、人民性和发展性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、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,行动指南,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辩学真理。新时代仍然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。


(二)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


1.世界多样性和物质统一性


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。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,可知论和不可知论,辩证法和形而上学。


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及其理论意义。物质的根本属性和物质运动存在形式。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。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。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。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。


2事物的联系和发展


联系的内涵和特点。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。联系与运动、变化、发展。发展的实质。事物发展的过程性。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。


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。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。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相互关系。


量变质变规律和否定之否规律。


3.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


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。唯物辩证法是伟大的认识工具,矛盾分析方法是根本的认识方法。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,学习唯物辩证法,不断增强思维能力。/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唯物辩证法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。


(三)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


1.认识与实践


实践的本质基本特征和基本结构。实践形式的多样性。实践在认识活动中的决定作用。


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本质的不同回答。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本质的不同回答。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特点。


从实践到认识。从认识到实践。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及其规律?


2.真理与价值


真理的客观性。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。真理与谬误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。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。


价值及其基本特征。价值评价及其特点。价值观与核心价值观。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。


3.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


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及其辩证关系。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及其辩证关系。从必然走向自由。一切从实际出发,实事求是。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。


(四)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


1.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


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。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。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。人与自然的关系。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。


生产力的含义和基本要素。科学技术是生产国中的重要因素。生存关系的含义和内容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善的规律及其理论和现实意义。


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内涵。国家的起源和实质。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善的规律及其理论和现实意义。


社会形态的内涵。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。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。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。


2.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


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。社会基本矛盾和历史发展中的作用。社会主要矛盾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。


阶级和阶级斗争和产生的本质。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。阶级分析方法。


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。


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。正确把握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。


3.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


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。唯物史观考究历史创造者的原则。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。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。


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。辩证地理解和评价个人的历史作用。正确评价无产阶级领袖。


(五)资本主义和本质及规律


1.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


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。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。商品价值量的决定。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。货币的本质和职能。价值规律及其作用。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。


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。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。


2.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


前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演进和更替。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资本的原始积累。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。


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。劳动力商品的特点与货币转化为资本。


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含义和本质。


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重性。剩余价值的实质。资本的本质,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及其意义。剩余价值率。


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。超额剩余价值。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。


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。资本积累的本质、源泉和后果。资本有机构成。相对过剩人口。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。


资本循环及其职能形式。产业资本运动的基本前提条件。资本周转及其速度。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及实现条件。


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和形式。平均利润的形成和乘余价值的分配。


马克思乘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。


资本主义基本矛盾。资本主义经济危机。


3.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


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和本质。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及其本质。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进步作用和局限性。


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形成及其本质。辩证地分析资本主义意识形态。


(六)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


1.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


资本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。生产集中与资本集中。垄断的形成、本质及垄断组织。垄断与竞争。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。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。


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、主要形式和作用。金融垄断资本的发展。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的扩展及其后果。垄断资本国际化条件下的垄断组织。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和实质。


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。经济全球化的动因和影响。


2.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


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新变化的表现和特点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。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的矛盾与冲突。


3.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


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。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。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。


(七)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


1.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历史进程


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、发展和局限性。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、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。十月革命胜利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。社会主义在苏联一国的实践。社会主义发展到多个国家。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枫活力。


2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


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及其主要内容。正确把握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。


3.在实践中探索现实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


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。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。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。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开拓前进。


(八)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


1.展望未来共产主义新社会


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论原则。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。


2.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


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。实现共产主义是长期的历史过程。


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。


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。

免责声明: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由成都启航考研整理发布,如果侵犯到您的权力,请联系我们更改或删除,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。

本文链接:https://cd.scqihangky.com/zixun/70.html

分享给朋友:

相关课程推荐

  • 成都启航考研
  • 成都启航考研
  • 成都启航考研
  • 成都启航考研
  • 成都启航考研

“2022考研政治大纲完整版” 的相关文章

23考研英语备考 | 必备基础语法(7)-不同国籍人的单复数

国籍 总称(谓语用复数) 单数 复数中国人 the Chinese  a Chinese   two Chinese瑞士人 the Swiss   a Swiss    two Swiss澳...

23考研英语备考 | 必备基础语法(9)-不可数名词量的表示

1)物质名词 a. 当物质名词转化为个体名词时为可数。比较:Cake is a kind of food. 蛋糕是一种食物。(不可数)These cakes are sweet. 这些蛋糕很好吃。(可数) b. 当物质名词表示该物质的种类时,可数。例如:This factory...

23考研英语备考 | 必备基础语法(16)-关系代词引导的定语从句

一、构成Structure修饰某一名词或代词的从句叫定语从句。被定语从句修饰的词叫先行词。定语从句一般紧跟在它所修饰的先行词之后。引导定语从句的词叫关系词。关系词有三个作用:引导定语从句;代替先行词;在定语从句中担当一个成分。关系词通常分为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,其中关系代词有that,which,wh...

23考研数学备考丨张宇数学专栏:统计分布与抽样分布定理

23考研数学备考丨张宇数学专栏:统计分布与抽样分布定理

数学概念、公式、定理是数学的基础,也是考研数学考试最重要的考核内容,只有把他们牢记、理解透彻,才能达到熟练应用,乃至巧用的程度。本专栏内容全面,不仅包括高等数学、线性代数、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中考研常考的概念、性质、公式、定理及广泛使用的结论及方法等,还包括考研可能会用到的一些初等数学公式,方便考生在复...

23考研数学备考丨张宇数学专栏:相关系数

23考研数学备考丨张宇数学专栏:相关系数

数学概念、公式、定理是数学的基础,也是考研数学考试最重要的考核内容,只有把他们牢记、理解透彻,才能达到熟练应用,乃至巧用的程度。本专栏内容全面,不仅包括高等数学、线性代数、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中考研常考的概念、性质、公式、定理及广泛使用的结论及方法等,还包括考研可能会用到的一些初等数学公式,方便考生在复...

花几十万元读MBA,读的究竟是什么?

1.轻松获取学历提升当下社会,研究生遍地开花,更何况是本科生。在如今竞争如此激烈的趋势下,如果有个研究生学历,那么对于我们个人来说就有了很多优势了。通过MBA课程的学习,能够加强自己的自信心,可以培养自己成为工商管理领域里的通才。MBA集管理、营销、金融、财务、人力资源、管理沟通诸多领域之大成,是锻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