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成都启航考研 > 考研资讯 > 启航考研:王吉考研政治6月复习规划

启航考研:王吉考研政治6月复习规划

2022-06-05考研资讯410

成都启航考研为23考研、24考研的同学们整理了“启航考研:王吉考研政治6月复习规划”的相关信息,希望对正在进行考研备考的你有所帮助!2023考研备考迫在眉睫,启航考研开设了多种类型的考研辅导班,助你一战上岸。考研集训营  周末考研辅导班  考研一对一课程  OMO伴学计划  考研暑期集训营  考研半年集训营等面授课程;同学们可以进入课程页面或者点击在线客服拨打老师电话400-8807-985了解课程,领取课程优惠!

同学们,现在已经是6月份了,政治属于基础学习阶段。




在本月我们需要学习的重点是:




1、本月重点以马原部分为主,目前已经上线的课程有基础阶段和强化阶段课程。




如果基础阶段尚未复习的同学,建议先听强化部分课程。听完强化之后如果仍有时间,再回头复习基础阶段-逻辑框架部分。这样规划的原因是希望大家先跟上进度,由于基础阶段内容较多,从基础开始,可能会导致强化阶段也落后于整体进度。




因为马原部分难度大,分数占比较高,建议大家本月以马原为主。




2、具体复习方法:(建议每天1小时左右)




(1)听课,顺序按照马原强化-基础-逻辑框架




(2)做题,《考点讲练一本通》课后配套习题,及《千题练》配套专项习题。




(3)背诵相关考点。由于马原部分难度较大,语言体系有自身特点,建议大家尽早背诵,多重复。


具体背诵内容以课程中王老师规定的【背诵内容】为准,熟读《一本通》中划线部分。




3、阅读6月人民日报的头条新闻、二条新闻,以及署名为本报评论员的文章




这就是对6月政治学习的一个简单规划,每天政治学习时间在1-1.5h。




重点是过一本通和听考点精讲课,学习完后通过做千题练的习题来简单复习,并开始背诵《一本通》中的规定内容。


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。

免责声明: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由成都启航考研整理发布,如果侵犯到您的权力,请联系我们更改或删除,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。

本文链接:https://cd.scqihangky.com/zixun/414.html

分享给朋友:

相关课程推荐

  • 成都启航考研
  • 成都启航考研
  • 成都启航考研
  • 成都启航考研
  • 成都启航考研

“启航考研:王吉考研政治6月复习规划” 的相关文章

23考研英语备考 | 必备基础语法(10)-名词复数的不规则变化

1) child---children  foot---feet  tooth---teeth mouse---mice    man---men  woman---women 注意:由一个词加 man 或 woman构成的合成词,其复数形式也是 -men 和...

23考研英语备考 | 必备基础语法(11)-名词复数的规则变化

01名词复数的规则变化情况构成方法读音例词一般情况加-s清辅音后读/s/map-maps加-s浊辅音和元音后读 /z/bag-bags /car-cars以s,sh,ch,x等结尾加-es读 /iz/bus-buses/ watch-watches以ce,se,ze等结尾加-s读 /iz/licen...

23考研英语备考 | 必备基础语法(29)-过去进行时

一、构成Structure过去进行时由“was(第一、三人称单数)或were(第二人称单数和个人称的复数)+现在分词”构成。二、基本用法Application(1)过去进行时常用于表示过去在某一时间段正在发生的动作。表示过去进行时的时间状语包括then,at that time, this time...

2022年考研数学二考试大纲完整版

2022年考研数学二考试大纲完整版

研究生数学二考试科目:高等数学、线性代数2022年考研数学一考试大纲完整版  点此跳转>>2022年考研数学三考试大纲完整版  点此跳转>>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、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试卷满分为150分,考试时间为180分钟.二、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、笔试....

2023考研政治备考丨马原部分:历史唯物主义

1.主要观点(1)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问题的回答: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。社会意识具有能动作用,但这种能动作用再大,也要受社会存在的制约。(2)对“谁是历史创造者问题”的回答: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。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,是历史的创造者,人民群众的总体意愿和行动代表了历史发...

2023考研政治备考丨思修与法基部分:崇尚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

崇尚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(1)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,首先表现在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互关系的独到理解上。中国传统文化认为,“不义而富且贵,于我如浮云”,崇尚“一箪食,一瓢饮,在陋巷,人不堪其忧,回也不改其乐”的精神追求。中国古人在义利观上主张见利思义、以义制利、先义后利,在理欲观上主张导欲...